一個海外的華為手機用戶有多痛苦?某一天,“谷歌全傢桶”忽然打不開:無法從Play商店安裝應用,開車沒辦法用Google Map導航,連谷歌的搜索框和Chrome瀏覽器也都不能用瞭。找到華為客服,售後的工程師也表示愛莫能助……
臺積電不再給華為代工麒麟,高通不再賣給華為驍龍,但華為被封禁,遠不隻是缺少芯片那麼簡單,谷歌從安卓系統底層拉黑華為,徹底禁止華為使用GMS(GoogleMobile Service,谷歌移動服務),使得幾億臺海外市場的華為手機變成“磚頭”。
短短半年時間,華為手機從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迅速跌到第六,芯片斷供,底層系統被封,華為手機看上去已“萬劫不復”。
必須立即自研系統替換谷歌安卓,和自研光刻機投身芯片,鴻蒙——這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推到前臺。
6月2日,鴻蒙系統將迎來全新的3.0版本,新系統的功能亮點屆時將全部揭曉。同時,華為也將公佈支持鴻蒙系統的手機機型,正式為用戶提供新系統替換和更新服務——救贖千萬海外用戶,也實現自我救贖。
01、備胎提前轉正,鴻蒙的前生今世
很早以前華為就有瞭“2012末日危機”的預感,在2011年,華為整合成立瞭“2012實驗室”佈局自主研發,據說這個名稱來源於“末世預言”技術研究部門。“末日預言”指向的2012年,華為認為安卓系統存在隱患,於是準備設計並開發一個符合未來的發展的操作系統,鴻蒙系統就此立項。
到瞭8年後的2019年,災難終於降臨,華為被美國列入“實體清單”,海外企業陸續停供,芯片被斷貨,安卓系統授權被取消,原定於2020年推出的鴻蒙,不得不提前面世。2019年8月9日,華為消費者BG CEO餘承東首次宣佈鴻蒙OS1.0,並公佈瞭研發歷程、未來計劃和時間線。
不過,鴻蒙OS 1.0的亮相卻引起瞭不少爭議,一方面源於當時的鴻蒙OS 1.0主要應用場景還在智慧屏上,急需拯救的手機業務反而涉及不多;另一方面,鴻蒙OS 1.0更多的還是概念,與系統配套的程序,但甚至開發環境等都還在未來的路途上——以至於一度盛傳的“PPT操作系統”的言論,就來源於此。不過,見證過華為消費者業務崛起歷程的人,仍然對鴻蒙寄予厚望。隨後,華為也推出瞭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臺——方舟編譯器,並正式對鴻蒙進行開源,至此,大傢才從鴻蒙身上漸漸看到瞭安卓的雛形。
去年9月10日,華為在HDC開發者大會上如約發佈瞭鴻蒙OS 2.0,並宣佈2021年將全面支持華為手機。鴻蒙OS 2.0的上線,一方面是其應用落地的場景擴大到瞭更多設備,如華為的穿戴設備,車機系統等,另一方面則公佈瞭大量底層代碼。
現在,離如期履約支持手機鴻蒙OS 3.0發佈,隻有幾天時間瞭,但對鴻蒙系統的質疑仍然存在。畢竟,兩年多過去瞭,鴻蒙系統依舊沒有在手機上大規模的運行。好在,6月2日即將發佈的鴻蒙OS 3.0 將確定正式發佈手機版系統,第一批適配的機型也將公佈。
如今回頭再看,長期備胎的迅速轉正非常不容易,從一個面向物聯網的系統轉化為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則更加不容易。
02、鴻蒙隻是手機操作系統嗎?並不是!
可預料的是,6月2日發佈會之後,鴻蒙OS將迅速鋪開,因為按照此前微博的用戶調研,有超過75%的用戶願意替換或使用鴻蒙系統。
不過,期望太高可能挑戰也越多:有人認為鴻蒙OS甚至都不能稱之為操作系統,目前隻屬於操作系統的內核,類似於安卓內核代碼。鴻蒙OS 3.0是否可以完美替換安卓,尚有不確定性。
用技術來表達,鴻蒙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佈式OS,其包含瞭內核、基礎服務和程序框架三層架構,並且實現瞭模塊化耦合,可以基於不同設備和終端彈性部署——微內核、全場景、分佈式是三個重要特征。
鴻蒙的架構,可以說是脫胎於安卓但又立志要高於安卓,華為早年將基於安卓內核模塊化,模塊化的模式也就沿襲到瞭鴻蒙系統上。不過安卓采用的是“宏內核”,而采用“微內核”的鴻蒙,從理念看,相比安卓,這種架構其安全性更高,使用延時更低。
正是在微內核的基礎上,鴻蒙OS才敢面向全場景,去實現分佈式的彈性部署。所謂分佈式彈性部署,就是針對不同需求調用不同模塊。簡單來說,比如鴻蒙系統總共擁有100個系統模塊,智能手機因為其功能需求多,需要其中50個模塊組成系統,但是應用到智能電視,可能隻需要10個模塊,應用到智能音箱可能隻需4個模塊……
分佈式彈性部署,使鴻蒙系統具備廣泛適配性。不僅適用於手機、汽車、大屏、穿戴設備等,直接與印刷電路板、交換機、路由器、智能手機以及數據中心等兼容,也能匹配諸如工業互聯網、移動物聯網、自動駕駛等廣泛的應用場景。所以,任正非曾直接表示:華為鴻蒙系統並不是僅為瞭手機而打造。
隻不過,華為要涵蓋的萬物互聯,范圍有點大,但手機操作系統隻是鴻蒙多場景的其中一個,而且要求不低。
即將發佈的鴻蒙OS,能否百分比符合手機場景的要求,也存在不確定。說白瞭,拿剛剛發佈的鴻蒙3.0的一部分,去和10多年發展歷程的蘋果iOS和安卓相比較,你可能會失望。
03、為生態而來,或被生態制約
對於華為而言,做操作系統在技術上可以說沒有太大難度,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說“打造一款操作系統,技術不是難點,難在生態”。有多少生態夥伴參與進來是關鍵,華為也很清楚,16%的市場份額是一個操作系統的生死線。
眾所周知,智能手機已經形成瞭安卓和蘋果iOS兩大生態,鴻蒙想要真正站穩腳跟,需直面這兩座大山。如何為鴻蒙引入大量的產業合作夥伴,如何讓更多的終端設備廠商選擇鴻蒙OS,推出更多適配於鴻蒙系統的應用和產品,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和內容,這才是真正制約鴻蒙OS能否成功的關鍵,但這些都是市場行為。
根據華為披露的合作夥伴名單,目前已有美的、九陽、老板電器、海雀科技等搭載瞭鴻蒙操作系統。隨著3.0版本的發佈,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鴻蒙,不過當前的合作夥伴當中,小米、OPPO、vivo、Realme等等和華為手機處於競爭關系的中國手機廠商,態度都比較曖昧。隻有非核心的魅族,在微博上向鴻蒙致敬,此前也宣稱將搭載鴻蒙,不過其搭載鴻蒙系統的產品,卻並非是其核心的手機,而是智能傢居一類。
已經公佈名單支持鴻蒙更新的機型如P40、mate40、mateX等,均是華為自有產品,鴻蒙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,還並未真正邁出自傢大門。
就在5月24日,OPPO公關黃宏濤在微信群聊中,公開抱怨華為公關帶節奏,綁架國內手機廠商使用鴻蒙OS,並堅決地表示OPPO不會使用鴻蒙系統。由於言辭激烈且爆瞭粗口,這一言論和行為一曝光就在社交媒體引發軒然大波。
而就在5月28日晚,黃宏濤宣佈從OPPO離職,並稱自己沒有依據,僅憑一些所謂網絡文章和挑動,就否定鴻蒙價值,不僅傷害瞭華為,也影響瞭公司。
這事雖然告一段落,但卻也揭示瞭一種怪異的氣氛。
對華為來說,參與鴻蒙OS的國產手機廠商當然是越多越好。但鴻蒙OS要拯救被谷歌拉黑的華為手機,對其他國產手機不僅不是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的問題,可能還不是一件好事。
首先,這是此消彼長的競爭關系,華為手機躺倒以後,迅速搶奪華為市場,在海外市場迅速吃飽的是小米、OPPO、vivo、Realme這些國產手機廠商。
華為手機再次崛起,對其他中國手機廠商沒有任何好處。
其次,擁抱鴻蒙意味著很大的風險。在當前,鴻蒙本身的應用生態還沒有完善和成熟,尤其到瞭海外,脫離瞭GMS的操作系統完全無法使用,在印度和西歐大舉發力的小米,在東南歐、中東、東南亞不斷加碼的OPPO、vivo等,都不可能放棄安卓。
所以,就在5月19日谷歌舉辦瞭線上開發者大會,並且發佈瞭新一代的Android 12系統,在合作夥伴的名單中沒有華為,但是國內其它手機廠商幾乎全部在列。
事實其實不復雜,但其中緣由可以公開麼?估計沒有人敢。一旦你表示不支持鴻蒙,不管理由是什麼,都有可能被人罵到懷疑人生,最後辭職瞭事。很多時候,支持華為代表著情懷,支持鴻蒙OS代表著支持中國廠商突破美國技術封鎖。
因此,對很多手機廠商來說,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可以,但不能說出來。
鴻蒙OS在手機操作系統這條路上,未來可能會走得很艱難——因為華為既做手機,又做操作系統,無法解決和手機廠商之間的利益沖突。除非,華為像谷歌一樣,隻做安卓系統,不做谷歌手機。
如果華為不願意放棄手機業務,鴻蒙OS能夠仰賴的也就是華為自身的基本盤瞭。華為品牌的智能手機、穿戴設備、PC等產品,目前的出貨量在國內仍然很高,舊有產品部分替換,新產品全部搭載鴻蒙系統,可以讓鴻蒙擁有一個不錯的基礎,據華為自己透露,搭載鴻蒙的設備,將在2021年達到3億臺,其中手機超過2億臺,有望跨越手機系統中占16%這一個生死線。但隻有自傢的基本盤,也就談不上什麼生態瞭。
不過目前,已經有大量的非手機設備商選擇與華為合作瞭,最踴躍的是汽車廠商。前幾日,國內知名電動車廠商比亞迪表態:在多個業務領域與華為有所合作!在比亞迪之前,就有北汽、長安、廣汽、賽力斯等宣佈和華為深度合作。為什麼汽車企業比手機廠商更加的積極?很大的原因是,華為都是不斷地重申,華為不造車,隻利用系統,幫車企造好車。
當然,市場化的選擇也會發揮關鍵作用。鴻蒙OS在汽車、智能傢電、智慧屏等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,用戶規模不斷擴大,或可以倒逼更多的手機廠商,推出搭載鴻蒙系統的產品。
04、鴻蒙的構想,華為的野望,誰來支持?
如果看過此前鴻蒙3.0的預熱宣傳內容,不難發現華為一直在強調的鴻蒙的一些顯著特點——低延時,可靠安全。沒錯,這與5G的特征完全重合。
伴隨著5G越來越多的應用落地,5G時代的物聯網就是互聯網的下一階段,萬物互聯從概念走向現實,給鴻蒙帶來更大的機遇。不論是在5G還是物聯網上,華為有足夠的技術優勢,並且很早就開始佈局。
萬物互聯時代,跨平臺跨終端跨系統的兼容和整合,是最大的難點——比如一個簡單的智能傢居的應用場景,用戶用的可能的華為的手機、格力的空調、小米的電視、海爾的冰箱……五花八門的品牌和硬件,要想做到生態統一從而讓用戶真正走向智慧生活,就需要各類傢電設備系統的共通和連接。
鴻蒙系統既是各個設備的操作系統,又是各類設備和硬件無縫連接的橋梁,這才是華為最大的野望。
但支持這個龐大系統落地的,除瞭華為本身,還需要千千萬萬的生態企業,幫助華為實現萬物互聯這個“野望”,其實也是有不小的“對價”。
就像有人會抱怨,華為中興等力推的5G網絡,卻無法迅速兌現市場價值,成本高導致4G被限速讓消費體驗變差……支持5G就是支持華為,但以情懷去考量,會讓市場行為被誤判,本可以用市場效果來衡量的事情,變得非常復雜,而且由此產生的結果也更加的不可預料。
因為要支持國產系統,而讓占據全球市場第三、第四、第五……的國產手機廠商們放棄份額(支持鴻蒙可能被安卓拉黑)來配合鴻蒙,可能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。但如果因為有相對安卓的優勢而深受用戶青睞,選用鴻蒙OS則是另外一個邏輯瞭。
也許情懷不等於我們要不顧一切地傾囊相助,極端一點的例子,試想當年亞洲經濟危機的時候,寧可去當鋪賣掉自己首飾,也要買三星產品來支持國貨的韓國人,是否會預料到,如今,自己的兒女們可能要被這個巨無霸以及背後的財閥們蹂躪?
所以,市場因素是最優的選擇,或許我們應該買一臺鴻蒙OS手機,多提交用戶反饋,多幫助其迭代,但是我們不能去說這些手機廠商不用鴻蒙OS是在否定華為的價值,更加不能站在道義的角度上來說它們沒有情懷。
本文由虎嘯商業評論(ID:managerclub)原創,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後臺申請授權。